四川省优秀退役军人涂伯毅:我的心永远忠于党
 

川报观察记者 李丹 文/图

        “我们有坚强的意志,我们有颗永不残废的心……社会主义是我们的灵魂,党就是抚育我们成长的母亲……”6月5日,在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荣誉馆里,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88岁的一级伤残军人涂伯毅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这首激励他半个多世纪的诗——《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达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为讲好退役军人故事,展现退役军人风采,今年初,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委宣传部在全省启动了“四川省优秀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经各地各部门严格把关、积极推荐,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委宣传部认真评选、集中公示后,5月30日,决定授予29名同志“四川省优秀退役军人”称号。88岁的耄耋老人、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休养员涂伯毅涂爷爷就是其中之一。

战争中全身大面积烧伤,他身残志坚自学多项技能

        涂伯毅,男,1931年12月生,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一级伤残军人,1949年12月入伍,1950年10月入朝参战,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第一、二、三、四次战役,1951年2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敌机投放的凝固汽油弹全身烧伤至残,经部队医院治疗,1956年转入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休养。

        刚到休养院时,涂伯毅才25岁,正值青春年华,面对全身大面积烧伤,双手指不能屈伸,面部严重毁容的自己,他一度非常自卑,怕到公共场所、怕见人,长期将自己束缚在一个小天地里,悲观、寂寞的情绪时时刻刻笼罩着他。

        “我还这么年轻,难道要一直这样悲观下去?”在战友的鼓舞和工作人员的开导下,涂伯毅意识到“残而不废,向命运挑战,身体上的残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残废。”慢慢的,他开始坦然面对周围的一切,反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书籍,重拾生活的勇气,以书中人物保尔柯察金、吴云铎等为榜样,获得启迪,汲取力量。

        他克服了精神上的痛苦和身体上的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主动请缨在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地震观察等工作,自学舞蹈表演、合唱指挥、家电维修等技能,义务为休养院的伤残军人和附近百姓修理电器,成为远近闻名的多面手,其敬业精神和身残志不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受到了大家一致称赞。

60多年如一日,义务开展爱国主义宣传

        1958年,涂伯毅随四川省伤残军人演出队赴北京演出,受到了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其身残志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尊尊教诲,使他终身难忘,也成为他为人民为革命工作的源泉和动力。

        回院后,他加入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革命传统教育组,用其一生诠释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赤诚之心,注解了爱岗敬业、执着坚守的担当之责。

        60余年来,涂伯毅始终心怀群众,情系青年,到各中小学校为师生们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为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作报告近万场,听众达百多万人次,足迹遍及成都市内外,行程达几十万公里。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伤残军人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战胜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以新旧社会的对比,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以丰富的实践和生动的事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

        涂伯毅常说:“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就应该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交给革命事业。”他始终牢记自己一名军人,退伍不褪色,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军人荣誉,尽管年岁已高,但他仍然坚持在爱国主义教育一线,近年来,他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大篷车万里行”“革命传统教育进学校、进社区”活动等,以爱党爱国的情怀教育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人、以纯粹高尚的品质感染人。

        在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的同时,涂伯毅主动与在院其他伤残军人休养员进行思想交流,引导身边的战友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他的带动和引导下,伤残军人们乐观向上、争做好事、助人为乐,涌现出了更多的模范休养员、优秀共产党员,多名伤残军人70、80岁高龄还主动向组织靠拢,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

        “数十载春秋风华弹指过,六十年带伤之躯唯自强。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命运多舛,精神不息,耄耋之年,骨子里依然喷发着铿锵力量。”如今,88岁高龄的涂伯毅,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展示着革命军人的光荣本色。

 

2019-06-10 17:35来源:川报观察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