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这些“闪亮”的名字值得铭记
 

中国军网记者 姬彩红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里,一些人的名字长时间“霸屏”朋友圈——

认下16位烈士母亲,替烈士尽孝的王贵武;

坚持义务支教长达4年多,大凉山上的“候鸟”谢彬蓉;

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条件,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吴惠芳;

坚守在殡仪馆工作16年,被称为“天堂使者”的徐申权;

曾经一身戎装以身许国,如今练就本领航空报国的李志强;

传承红色基因,把历史讲进群众心坎里的徐文涛;

……

脱下军装,告别军旅,他们有一个共同而又闪亮的名字——“最美退役军人”。

2019年1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由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副司长孙军山带队,到沈阳开展巡回报告。

报告会上,6位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岗位的“最美退役军人”分别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其中,徐文涛、徐申权两位“最美退役军人”首次公开亮相。

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前期,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授予王启荣、王明礼、王贵武、甘露、刘传健、李志强、吴洪甫、吴惠芳、沈汝波(已故)、宋玺、张东堂、张保国、陈堃源、林上斗、周晓东、郑璐、胡晨(已故)、徐文涛、徐申权、谢彬蓉等20名同志“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2019年1月4日,由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军委政治工作部主办的“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反响热烈。

为讲好退役军人故事,进一步形成尊崇、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报告团继北京人民大会堂报告会后,12名“最美退役军人”代表从7日起分两组赴全国进行巡回报告。沈阳报告会是“最美退役军人”巡回报告会第1组的第1站,受到了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军休中心军休干部为“最美退役军人”拍照。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看看他们“美”在哪里。

死亡,一直都是人们忌讳的话题,而他是一个每天与遗体打交道的人。他就是来自湖北麻城的徐申权。1987年入伍,转业后成为一名殡仪馆的火化工,从最初的害怕到震撼,再到平静的顿悟,他意识到,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自己的岗位,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

——“这个工作一般人不愿意干,那我就要留下来,把它做好。”

张保国,原济南军区弹药修配站的一名弹药工程师,现在是济南市公安局一名排爆警察。经历了100多次排爆和数百次废旧炮弹、炸弹的排除、销毁,每次都是在与死神较量。排爆是一副重担,危险常伴左右,生死天涯咫尺,但是,总要有人把它挑在肩上。于是,他主动扛起了“守护人民生命财产”这份重担。

——“一次次面对排爆的危险,一次次与死神擦肩,为的是社会祥和、人民幸福。”

王贵武,1978年入伍,退役后,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认了16位烈士的母亲为自己的母亲。认母后,他深知,肩上的分量有多重:尽孝,不但要有孝心,更要有能力。1982年,他下海经商,一步步把企业做大。这些年,他给妈妈们买新房,建新房,换大房,只为履行“替烈士尽孝”这个庄严的承诺。

——“一句承诺一辈子,我要一直做下去!烈士为国尽忠,我替烈士尽孝!”

徐文涛,1951年出生,1970年入伍,在后勤部队干了41年,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04年,他主动辞掉后勤某分部副部长职务,负责创建全军第一座战区级的后勤史馆。2011年退休未离岗,义务传承红色基因,甘当红色传人。当有人问他,“你一个大校军官,天天这么干图啥呢?”他回答说:“人,总要有比名利和金钱更高贵的追求!”

谢彬蓉,1993年参军入伍,在空军某基地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大校军衔,2013年退役,现在是四川大凉山的一名支教志愿者。2014年2月,她在网上无意间看到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急需支教老师的信息。征得家人同意后,谢彬蓉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凉山地区义务支教。自此就像一只候鸟,每逢学校开学她就离开繁华的重庆,“飞”到山里与孩子们在一起。

——“每次离开学校,就爱穿这身彝族服装,因为它提醒我,孩子们在山里等着我。回到学校,我就爱穿迷彩服,因为它让我觉得,我还是一名军人!”

李志强,1981年入伍,1983年退役后成为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装车间工人。他所在的总装工段,肩负着中国最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装配任务,相继攻克了“太行”、“昆仑”等国家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装配六大关键技术,实现工艺创新126项,推动技术创新项目32项,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

——“练就本领,就是为了保家卫国。”

当然,这些“最美退役军人”只不过是千百万退役军人的一个缩影。“最可爱的人”脱下军装后,在不同的岗位上,不求名利,继续发挥着军人的光和热,延续着军人的辉煌和美丽。

“最美退役军人”美在哪里?在我看来,他们美在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美在不忘部队培养,坚守军人初心;美在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