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0043

名称:大邑县子龙街小学

校长:桂毅钊
学校藏书量:5万多册

得分:
阅读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果介绍:

立根阅读 添彩人生
大邑县子龙街小学2018年“书香校园”推荐材料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大邑县锦屏山下的子龙街小学,正是子龙文化最好的传承者。学校把教育融入阅读,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一、学校文化,立根阅读,潜在熏陶

  学校把子龙文化丰厚的内涵引入学校教育,将孩子们的阅读列为教学任务,通过开展一系列阅读活动,培养孩子们立德、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成立了阅读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 教导主任

成员:语文教研组长、图书管理员以及各班班主任、语文老师

二、环境建设,形成亮点,营造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环境影响,他认为学生所接触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方式。如何创设良好的传统环境?学校的思路是努力将环境文化建设作为一门潜在的阅读课程进行研究和开发。力求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处处流淌着经典文化,处处有传统文化的烙印。具体做法如下:

1.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

  “学校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型图书室”这是我们对教室环境布置的定位。每个班都有属于自己的书架,而且有主题图书——学校推荐的各年级阅读书目。在学校的楼道墙壁专门开辟阅读板报。小书架上的读本在每学期初由班级家委会捐赠或孩子们将自己购买的图书带到学校跟大家共享,每学期结束时再带回去或者跟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换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优秀的孩子,家委会捐赠的书籍就会奖励给他

2.让每一面墙壁飘溢书香。

  充分利用校园的长廊、过道、班级黑板报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小学生必背80首诗,《论语》等国学经典。

3、让每层楼拥有书香

  每层楼都有楼道小书吧,安排有专门负责的老师和管理班级,书籍来源与学校图书室和每年六年级毕业的孩子们给学弟学妹们赠与的书籍,让孩子们时刻有书读,时刻处在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中。

4、让校园充实书香

  学校有专门的图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藏书54390册,环境温馨舒适,还有专门的老师管理,能充分提供和保证大家的阅读需求

5.让每一处景观流淌文化

  走进子龙街小学,你会发现校园环境处处流淌着传统文化。子龙文化园、拴马桩、三国故事浮雕墙,学校广场四周的汉灯柱,四面以《三字经》为内容点缀。墨香亭、子龙文化长廊,通过实物和文字的形式再现了中华文化精髓。

总之,在阅读环境的创设上,我们力求实现,让学生在清新、宁静的环境里养心,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养性,在传统与经典的氛围中达到树人的目的。

三、阅读走进课堂,师生共长。

(一)、经典读本,师生相长

  学校将国学经典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由学校国学经典教研组自主编写成了教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挖掘学校社区资源编写了《子龙文化读本》,提供给学生阅读。同时编写了《书香子龙—点亮心灯》使用指南,用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经典。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入手,旨在老师着用于学生,引导学生走进经典,爱上经典。

(二)、课程重构,重导阅读

  2016年6月学校就建立了“心心相印”课程体系,其中将“翰雅”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组块来完善。所谓翰雅课程包括一系列阅读活动、书法、围棋、竹笛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1.晨诵经典为常态

  培养孩子们每天早晨一来学校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天好的习惯从阅读开始。晨诵课前早到的学生就自行阅读背诵国学经典(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弟子规》《论语》以及优美诗文等),每天20分钟的晨诵课上,由老师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每个年级都制定了相应的国学经典晨诵计划,主要内容是成都市《国学经典》诵本和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等经典内容。少先队大队每天都有孩子检查,经典诵读小组老师抽查。

3.阅读课进课表

  学校开设了一节专门的阅读课,用于老师对阅读课的教学以及孩子们自由阅读。

4.活动课程

  除此之外,对阅读的学习理解进行了广泛的拓展运用和充实,将一些我国固有的文化、国粹融入到了经典中学习,如软笔书法、剪纸、围棋、民乐等等。这些经典的学习安排在每周星期三的最后一节课,供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这些课程现在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阅读、学习经典的常态课程。

(三)、阅读培训,促教师成长

  学校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阅读交流学习,每学年都会安排不同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其中丁莉、李艳等老师还在成都市的亲近母语会上与大家交流研讨绘本阅读。每次培训回到学校,这些外出学习的老师们都会跟大家分享交流学习的心得。学校每次周务会都会有老师分享阅读体会。

三、特色活动,形成系列,添彩生命

  开展阅读教学,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心灵。针对不同年龄对象的特点及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广大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自觉遵循传统道德规范,自觉在生活中运用。

1.国学经典课程课堂,坚持晨诵经典。

2.享受午间阅读时光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开辟了“唐诗新唱”、“经典诵读”栏目。每周一歌的唐诗新唱,将旋律与经典结合,孩子通过唱慢慢喜欢上了经典,只要音乐一响起,孩子们都会兴致盎然的跟着唱。美文欣赏栏目,孩子们自己走进广播室,向全校师生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

3、坚持每周国旗下诵读展示

  从2010年9月至今,我校坚持开展每周一国旗下阅读展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参加,形式多样。可以将武术、书法、古典音乐等与之结合。

4.开展一年一度阅读节和艺术节以及“我为学校留书香”活动

每年的 “走进子龙 沐浴书香”的读书节从启动,开展到成果展示历时一个月。我们先后开展了:“读成语故事、品经典文化”、“写经典、诵经典、画经典”“吟诵经典”等主题活动。如今我们正在整合读书节活动,将读书节活动分年段形成固有的特色,今年开展的 “第十二届‘走进子龙 沐浴书香’读书节”就已经将阅读分为几个板块进行,孩子们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讲故事、诵读比赛、画经典、写读后感、演经典等等。这样将阅读切实融入到学校教育,生活化,达到润物无声。在每两年一次(4月)的艺术节中,师生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班级展示、亲子诵读等在节日里充分展示。用活动推动学校阅读特色,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品味经典,提升素养。

6.将诵读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利用班队活动阵地开展“我们的节日”诵读活动。每年的传统节日:清明、中秋、重阳,我们都会班级经典诵读或传统节日小报活动,这是学校走廊上孩子们的传统节日小报,另外的是我校学生的优秀小报被选编在县经典小报上的作品。

7.开展系列评比活动。

  将活动常态化,并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这学年我们更是细化了每项的管理要求及考评,每期末在全校开展“书香小龙人”“书香家庭”“书香教师”“书香班级”等的评比,评比结果将纳入期末绩效班级考评、教师个人考评以及校、县书香教师评比。

四、一路走来,且行且思

  通过近几年诵读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学生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小学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同时反复诵读,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求知热情。诵读致力于“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使诵读者获得终身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和最核心的生命潜能,获得坚强的意志力、可贵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在古圣先贤的智慧启发下,获得和谐发展的灵感。同时对于推进文化育德的、精神家园建设,推进成都文明城市的深度建设、塑造城市精神、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培养未来成都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辛勤耕耘,学校喜获成都市经典阅读示范校、多次荣获县书香校园,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活动组织奖等,2017年11月学校成功承办成都市教师阅读沙龙活动,多位老师也有多篇阅读论文分别获市县级奖,学生团体和个人阅读活动也多次获市县级各类阅读活动奖。

  “立根阅读 添彩生命”,我们将继续扎扎实实地推进阅读活动,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形成乐学乐读的良好氛围,从而实现阅读“养性、养心、立德、树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