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果介绍:
一、创设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班级是学生每天所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所,班级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本学期,我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上尽可能的使班级散发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我在教室黑板的一角开辟了读书角,内容有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有三到,所谓眼到,手到,心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有每天必背,内容是古诗,每天一首;有每周必读,大家共读一本书,规定最低的读书量。这样,只要学生在位子上一抬头就能看到这些,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习惯,知道每天要做什么。
黑板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部分,我在黑板报的内容上开辟了一个名为“沐浴书香”的栏目。不管主题怎样的更换,“沐浴书香”始终敞开,让学生把自己读书后的感想张贴在黑板上,可以是三言五语,也可以只有一句话。总之,只要是孩子们读书后的感想就可以通过“沐浴书香”展示出来。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建立信心的舞台。
二、保证了充分的读书时间
营造书香班级,关键还在于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为此我给学生开辟了四条途径,以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利用早晨诵读。因为每天早晨大多学生早早就到了学校,离第一节课还有二十几分钟的时间。为此将这段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让学生诵读古诗,背诵课文,用文学经典来充实学生的语言仓库。
保证中午阅读。每天中午午休后是我班固定的读书时间。目的是给孩子们一个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沐浴着午后的温暖阳光,捧一本好书,尽情地阅读。当然,我也不例外,记得开学第一个月,我每天中午都坐在讲台上阅读《明朝那些事儿》,这无疑也给孩子起到了榜样的作用。现在即使是老师不在,他们也能自觉读书。
鼓励晚间阅读。每天晚上完成家庭作业以后,鼓励学生能自觉主动地阅读课外书籍,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学会与家长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有了时间的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如今,在班级中,学生大多有了自觉阅读的习惯,有些学生甚至连课间的十分钟也不想错过,匆匆地捧起书本读起来。有时候别的同学订阅的杂志我没有及时发下去,下课后讲桌上总是围着好多孩子在翻阅。
1.我读你听
其实有很多孩子起初并不喜欢读书,为了让他们愿意去读,自己想读,我首先在班级里开展了“我读你听”活动。也就是我本来是想给他们推荐书,可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这本书如何好,要他们去读这本书,而是拿着书到教室,在快下课的时候,告诉他们我读了一本书,很好看,很想读给他们听听,然后尽我所能,声情并茂地读上书中最精彩的那一部分,而且掌握着在下课铃响的时候还读不完,这样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想知道这本书是什么名字,然后自己去买来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2.读书笔记大评比
每读一本书,我都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或读后感,记在书海拾贝上,以丰富写作素材。然后定期进行评比展览。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展评,从数量到质量评出优胜者,然后在班级里进行展览、评选。最后评出获得数量奖的前十名同学,然后从中再评出五名质量好的,奖励喜报,给家长发表杨信息。这一举措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都想得到喜报,都想收到老师的表扬信息。
3.读书手抄报大赛。
每当学生阅读完一本书之后,我都要让他们进行相应的反思和体会,将阅读时的一点一滴感受记录下来。可以就文章的写作方法、好词佳句的运用、中心的确定等其中某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进行评比。同样我会给优秀者进行展览拍照奖励。他们在做完第一张手抄报后,在读第二本书时,便知道边读边积累,为做好手抄报而准备,现在每位同学都做了三张专题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