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1183

名称:玉林小学
五年级1班

班主任:李承军
藏书量:1058

热度:
阅读活动开展情况
  班级主题阅读框架的建构
  A、基于点面的拓展
  (1)由“一篇文章”进入到整个单元的主题阅读;由“一本书”进入到整本书、序列书籍的延伸阅读
  ①一篇文章→整个单元
  回顾课内的几篇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并以“画阅读树”的方法进行呈现,构建阅读网络。
  ②一本书→整本(序列)书
  课内阅读了单元的几篇课文以后,围绕一个主题,着眼于多本书之间的学法迁移与类比求异,可以拓展阅读课外书籍。
  (2)以“人物”、“内容”、“情感”等为核心的多重视角拓展阅读
  帮助学生设置一定的阅读主题,在一两个点上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主题是阅读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思维和心灵的琴弦。一本书可以以人物、思想、内容、情感、作品的文体特征、作家的表达风格等确定阅读主题,多重视角拓展阅读,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一个主题就是一个树干,这样,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必将结出累累的果。如果以“童话”为主题,这棵阅读树的树干就是“童话”,拓展阅读的相关书籍《快乐王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就是枝叶,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大,学生会阅读同一主题下的很多相关书籍,这棵“童话树”的根一定会深深地埋在学生的心田,并不断滋养着这棵树,生长出更多的枝和叶。这是一个学生绘制的“童话阅读树”:
  (3)由一本书走进一个作家作品的系列阅读。
  B、基于比较的拓展
  (1)由古即今的拓展。
  (2)由“译文”到“原著”的拓展。
  (3)中外同一主题的比较拓展。
  C、基于读写的拓展
  力图在一个主题的引领下,把众多文章或多本书籍放在一起阅读,形成一个大语境,让学生学会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理解。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要读书活动及成果
  一、读书活动:
  1、指导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模式
  学生阅读兴趣浓,但阅读不得法的现象比较普遍,此时教师的“导”至关重要,所以我教学生学会阅读,并鼓励他们将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
  2、开展阅读常规,培养阅读习惯
  (1)每周一天早读为自由阅读时间
  这一天将有声的诵读改为无声的阅读,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惬意地捧着自己喜欢的书籍静静地阅读,教室里飘溢着浓浓书香,没有强迫,没有“必须”,也没有压力,他们在浸润中自然生长,丰富知识储备,开阔视野。
  (2)每天1分钟“新闻播报” 
  每天语文课前会安排1分钟时间由学生学生轮流播报新闻,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锻炼表达的机会。他们的阅读面多了,知识面广了,阅读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3)每天2分钟专题演讲
  要求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演讲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或表达自己的感受,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4)每月统计每个学生的阅读量
  每月月底请家长根据孩子阅读的书籍计算阅读字数,并把孩子的阅读量报给我,我进行二次统计,计算出全班阅读量,并对高阅读量的孩子予以奖励。
  (5)每期创办一本“君子兰”作文集
  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以课外阅读来带动写作。我们班每一期评选优秀作文,汇集成一本作文集——《君子兰作文集》,每个学生人手一本,相互学习和借鉴。
  3、开展阅读活动,检查阅读成果    
  开展“好书推介”、“诗词大会”、“辩论赛”、“男生日记女生日记擂台赛、“亲子阅读”活动等。在活动中,学生们相互交流学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成果介绍:
1、向班级家长推广:利用家长开放日、期末家长会以及班级网络平台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意义,通过组织专题讲座转变家长教育理念,改善亲子阅读方法,提高家长教育能力;
2、2016年11月,在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大连试验区学校中层干部武侯区考察跟岗活动中作课题成果专题交流,受到好评;
3、向集团学校教师推广:2017年1月在集团学校组织的“教师新书发布会”上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并将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以话剧《夏洛的网》的形式予以展示,带动和影响更多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和实践;
4、2017年5月,在“成都市玉林小学——冕宁县城厢小学”结对跟岗工作中担任结对教师,指导跟岗教师开展阅读课题实践;
5、向全区教师推广:2017年6月,学校承办武侯区教育局新教育实践推广活动,班级阅读实践成果《小书虫爬爬记》在全区范围推广;
6、带动学校其他老师参与阅读课题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题组的成立,为实验的后续研究储备了师资力量。
7、形成学生文集——《君子兰作文集》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