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活动开展情况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校在校园内开展了读书活动。在指导学生读书的工作中,我班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计划,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
在学校整体读书规划的指导下,我班订好了适合学生这一年,这一学期甚至这一个月我们读些什么书,怎么读,然后再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阅读水平,让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
2、固定阅读时段,认真阅读。
在学校午饭后到午休之间阅读,晚上在家至少阅读20分钟。在我的组织下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有自由阅读、阅读指导、阅读汇报等。
3、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
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1)摘抄法。每读一篇文章,要摘抄里面的好词佳句。(2)精读法。一个月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3)浏览法。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
4、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效益。
写读书笔记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表格式的,另一种是心得式的。如果是自己的书,也可在书上画符号、加批注、标重点、写体会和看法。
5、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我班每两周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等活动。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我班学生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用心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浓厚氛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想让学生学到更丰富的知识,就应该加强他们的课外阅读指导,让他们多读书。
主要读书活动及成果
1、让学生充分利用午饭后的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30分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至少20分钟的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合理利用时间进行阅读,一个月后,评出“阅读之星”。
2、开展朗读比赛——“我是小小朗读者”。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或学生自由组合进行选段,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不仅拉近了同学们与课外书的距离,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提高了自信心。
3、开展交流活动,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组织好书大家看活动。交流收集的名人格言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建立班级图书架,学生之间和班级间互相交换看书等。
4、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批注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并在每天课前三分钟轮流上台演讲。这样不仅储备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老师和学生共读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做好批注,并一起谈读书心得。读了这本书,学生感受到他们过着多么安宁的生活,在校园里多么的快乐,不用担心吃穿,也不用担心战争、空袭……倍感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
6、为了提高应考能力,在用好教材以外,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学习课文《草帽计》,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收集有关三十六计的故事,借阅有关书籍或网上搜集资料,图片进行研究。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7、开展家庭读书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或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进而扩大阅读范围。再由家长每周将课外阅读情况做简单签署。通过这样的活动,建立了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平台,用有限的时间,学更多的知识。
多开展读书活动,让书香溢满整个校园,整个家庭,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