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
袁江涛,男,1988年9月生,四川巴州区人,汉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驻永利彝族乡古路村“第一书记”。
古路村俗称“悬崖上的村庄”、“云端上的村庄”,位于永利彝族乡东南面,是全县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全村共有贫困户42户、146人。
自2015年8月担任第一书记以来,袁江涛同志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相关要求,在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在乡镇党委和派驻单位的直接管理下,认真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履职尽责,扎实开展工作,及时制定本村脱贫规划,撰写民情日志,狠抓产业发展,协调项目落地建设,驻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力确保到2017年贫困户如期脱贫,贫困村如期退出。
一、了解村情户情,制定发展规划
摸清家底,掌握基数,是开展好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工作开展的好坏。担任第一书记一年来,袁江涛同志走村入户,详细了解村情,对全村6个组进行逐户走访,与村民互聊奔康致富愿景,宣贯扶贫开发政策,了解村民家庭基本情况,知晓了村民发展梦想,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感情。同时,积极按照扶贫攻坚工作要求,会同乡镇、村组共同制定《永利乡古路村扶贫发展规划报告(2016年—2020年)》,明确帮扶措施,时间节点等内容。为方便开展工作,及时梳理村情、户情和相关脱贫攻坚政策,完成《永利乡古路村村情户情手册》。为严格落实精准识别贫困户“回头看”工作,会同乡镇党委、政府、村组干部,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工作要求,经常召开村组会议,传达相关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和会议精神,及时落实政策措施,分类建立台账,确保了扶贫工作精准到户。
二、争取资金项目,促进产业发展
积极主动作为,会同乡镇党委、项目实施单位、村组干部编制项目规划,争取项目。一是积极协调古路村至马坪村索道工程建设,该项目投资234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正在进行试运行和工程扫尾。二是落实大小凉山彝家风貌改造项目申报工作,即将启动彝家新寨项目工程。三是落实古路2组—3组通组工程建设,项目预计投资16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实地勘测,9月启动建设,预计年底前完成该工程。四是争取落实教育扶贫工程,与村支书一起协调帮扶企业,落实今年考上大学的2名学生几年的大学学费问题。五是协调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25300元。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目前全村共栽种核桃2300亩、花椒200亩,牛、羊、鸡等牧畜2000余头(只)。去年以来对全村核桃进行了改良,对花嫁进行了嫁接。预计明年将见成效。
三、参观学习,转变固有思想
一年来,先后组织村组干部、农业致富带头人到汉源县九襄、大田、前域等乡镇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发展和农家乐经营理念,到石棉县新场村等美丽新村考察学习彝家新寨建设和农旅结合发展工作,增强村组干部和老百姓的发展意识、看齐意识,转变老思想、旧思想,用新的理念发展经济,增加家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