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向黎(达州)
关注度:20647

先进事迹

向黎同志于1992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渠县酒类专卖局执法大队队长、渠县蔬菜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渠县长原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渠县砂石场总经理、渠县东方外国语学校董事长,政协渠县第九届、十届委员,渠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08年获渠县“五四”青年奖章,2009年荣获达州市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杰出经济人物”和渠县“十佳校长”称号、2011年获达州市“十一五”十大杰出校长称号。

他于2006年6月创办达州外国语学校,学校现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45000平方米,总投资逾2.5亿元,在校生达8200多人。在学校以一流的质量不断做大做强的发展过程中,他一直秉承“弘扬传统美德,扶助贫困学子,积极奉献爱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宗旨,努力探索扶贫助学、奉献爱心的方式和途径,拓展资助范围,扶贫助学工作卓有成效,社会公益事业捐助成绩斐然。

一、情系留守学生,关注贫困学子。他创办的达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优质教育学校,留守学生占80%以上。作为校长,他一直十分关注学校家庭贫困学生、农村留守孩子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做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他一直担任学校“扶贫助学”和“献爱心”领导小组组长,把扶贫助困做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他在学校设立了两种扶贫助学机制。一是于2009年2月设立的“长华”奖励基金。该基金投入总额1200万元,分“长华”奖学金和“长华”助学金两项。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增多,目前“长华”助学金每年受益学生人数达700多人,受益面达8.75%。每年发放助学金在100万元以上。自2010年起至2015年7月止,“长华”助学金累计已发放1082人次计669.8万元。加上发放的“长华”奖学金,累计已发放2000余人次计1200多万元。二是于2011年创设的“黄丝带” 扶贫助困行动基金。该捐款绝大部分用于资助校内贫困生,少部分用于校内因病、受灾的教职工、学生以及各种公益事业捐款。近五年来,学校通过“黄丝带”扶贫助学行动已资助贫困生71人次共计51万元,“黄丝带”爱心捐助行动累计为校内因病、因灾贫困师生捐款90余万元。

二、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注重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主动救助社会上的困难弱势群体。2013年4月雅安芦山地震后,在他的发动下,全校师生积极为芦山地震灾区捐款,不但向灾区运送了价值15万元的救灾物质,另外以特殊团费形式,将募得的20万元现金捐至四川省青基会,用于支持灾区同胞。2014年,他先后为渠县一位小学生白血病患者邓鹏程捐款2万元,为渠县龙凤乡宝珠村修建水利工程捐助3万元,给团市委汇寄了爱心捐款1万元。2015年,他为团县委组织的慰问渠县白血病儿童张坤捐款1万元,为团市委扶贫助学基金捐款1万元,为“善心渠县-圆梦大学”爱心捐款3万元。为渠县东安乡山垭、广坪两所边远山区村小送去了折合计3万元的现金及物资。2015年6月,他援建的渠县琅琊镇高云村小学项目竣工移交,总计投入17万多元给高云村小修建了教师宿舍、厨房近100平方米,硬化师生活动场约600平方米,还打了水井,栽植了花草,安装通了水电,有效改善了该校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渠县龙凤乡宝珠村扶贫的事儿。该村是一个幅员2.1平方公里、人口1670多人的贫困村。这里贫困人口多,经济十分落后。他以“两新”党组织的名义,将该村作为学校党委的一个定点联系的“帮扶村”。近两年来,学校为改善这里落后的基础设施,给该村兴修了道路、修建了水塘,打了水井,总计投入60余万元。今年4月,学校又为该村捐建了村办公室,总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其中设立了村支部、村委会办公室,以及综合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等,还配置了完善的办公设施,修建了生活配套设施,另捐资10万元用于改善这里的电力供应不稳、不足的状况。以上总计投入超过360万元。现在,宝珠村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为促进该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捐助村委办公室交付仪式上表示:在学校承担艰巨的发展任务的同时,他愿意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愿意长期关注宝珠村的发展,与乡、村一道搞好这里的扶贫规划,每年资助100万元帮助该村早日脱贫致富。近几年来,学校为各种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及项目援建累计已达624.5万元。 

[返回首页] [关闭窗口]